《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以下简称“资本司”)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服务保障首批疏解央企迁移雄安新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抗稳政治责任,扎实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为雄安新区高质量疏解和高水平开放贡献外汇力量。
学思想 担使命 把稳外汇管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盘”
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资本司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加强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党员干部筑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实思想根基,确保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有力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
开展联学共建,增强使命担当。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资本司党支部牵头建立“外汇局资本司—北京市分局—河北省分局—雄安新区分局”资本条线四支部联学机制,并以服务保障首批疏解央企迁移为契机,构建“外汇局+疏解央企+承接银行”三方共建党建工作格局。通过“线上学习研讨+线下实地调研”,共学中央部署,共享经验做法,共解业务难题,共促疏解发展,切实推动党建和业务互融互促。疏解迁移工作启动以来,相关分局、疏解央企、承接银行党支部共开展联学共建活动12次。
强作风 优服务 打赢首批疏解央企外汇业务迁移“攻坚战”
协同护航“有力度”,各方“无缝”衔接。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首批疏解央企财务公司外汇业务迁移工作,资本司党支部坚持从讲政治高度统筹谋划,协调京、冀、雄三地分局建立联合服务与协同监管机制,指导河北省分局与北京市分局签署支持央企疏解工作备忘录。引导6家承接银行搭建京、冀、雄三地分行“异地同城+人员互派+团队驻点”综合服务保障网,实现“一点需求、多点响应”。牵头制定一体化迁移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三地分局、6家银行及2家央企财务公司常态化协作机制,确保各方高效协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闯关突围“有速度”,企业“无感”迁移。针对首批疏解央企财务公司跨境资金量大、系统耦合性强、账户体系庞杂的特点,打破“撤销-新建”传统模式,创新构建“迁出﹣迁入”结合“后台迁移+前端操作”新模式,在前期大量沙盘演练、多方系统联调、后台充分测试的基础上,最终利用非工作日的周末仅耗时36个小时,高效完成2家央企财务公司67个银行账户体系及138个相关信息系统的顺利迁移,较传统模式节约84%的时间和65%的成本,实现了迁移过程“零感知”,日间业务“无断点”,临界数据“稳过渡”。
改进作风“有温度”,外汇“无忧”服务。资本司党支部切实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于服务保障疏解迁移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指导相关分局和承接银行成立党员攻坚小组,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迎难而上,锐意创新,充分彰显了过硬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工作作风,有效解除企业后顾之忧。疏解迁移工作启动以来,攻坚小组通过109次调研、197次内部调度会、195人次赴京跟班学习、99人次驻雄协办业务,确保了外汇业务“不断档”,外汇服务“不打烊”,让企业“迁得顺心,留得安心,发展有信心”,得到了疏解央企的赞誉。
推改革 促便利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胸怀“国之大者”,推动政策集成创新。近两年来,资本司党支部先后批复雄安新区实施5项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试点、“科汇通”试点、4项央企随迁配套政策以及3项支持高质量疏解发展政策等共计13项资本项目先行先试创新政策包,不仅系统性拉平了京雄在关键外汇领域的政策差距,让疏解央企迁入雄安新区后能够享受到和在北京同等的政策便利,而且在雄安新区构筑起具有显著吸引力和长远竞争力的外汇政策高地,为雄安新区持续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资本司党支部先后赴河北、雄安、北京三地开展调研,深入2家首批疏解央企实地考察,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工作推进会、“汇政银企”座谈会,与雄安新区管委会、首批疏解央企建立起了多层级、常态化沟通机制,全面掌握疏解安排、迁移进展及政策需求,及时解决政策堵点、企业痛点和地方政府关注点。
坚持金融为民,精准支持企业发展。指导雄安新区分局建立“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直通车”服务机制,搭建汇银企对接平台,针对不同类型涉外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和疑难业务,采取特事特办、集体审议,实行清单式、台账式销号管理,先后为多家企业解决跨国公司资金池业务资质衔接、“碳资产”境外融资需求,外资村镇银行资本金注入等急难愁盼问题,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得到市场主体一致好评。
下一步,资本司党支部将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深刻把握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核心要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