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海口,暑气蒸腾。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海长流一期小区8栋楼下大堂右侧,一个不起眼的快递货架静静立在药店门口。
货架最外侧摆着一袋水灵灵的青菜,叶尖泛着新鲜的绿意。面对来来往往的人,这些快递包裹的主人们似乎并不着急取走。
这份“松弛感”背后,藏着一个数据:多年来,在这个无遮无挡的角落,从未丢失过一件包裹。
去年7月刚搬来时,陈女士对这个简易的快递代收点满腹疑虑。此前在其他地方居住时,她有过快递放家门口被拿走、外卖不翼而飞的经历,因此对无人看管的快递代收点格外警惕。“那时连便宜的卫生纸都不敢放,非要等快递员到了当面签收才安心。”
“第一次尝试放在快递货架上的是一包粉丝和一袋小米。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在电话里犹豫了下,才决定让快递员放那儿。”陈女士回忆,当晚看到包裹完好无损,才松了口气。
此后,目睹邻居们纷纷在此取放快递,她开始一点点尝试寄存来不及收取的日用品。从试探到信任,包裹种类悄然变化,她的心也慢慢放回了肚子里。
如今,陈女士几乎每天都要从货架上取走包裹。夏天团购的水果蔬菜,让快递员随手往这儿一放,下班时再带回家,既方便又安心。
陈女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附近小区除了快递柜、快递驿站外,普遍存在类似的非正式快递包裹代收点——有的设在大堂或门岗,有的在物业公司前台,有的甚至在房地产中介门口,极大地方便了业主,却很少听说有丢件的事情发生。
7月22日晚,记者在该小区8栋大堂看到,这个简易的快递代收点并无专人看守,只是居民约定俗成的“临时驿站”。然而,这份基于信任的默契,历经多年从未打破。
“保安就在十几米外值班,大堂还有摄像头,更添几分安心。”陈女士补充道。
这份朴素的信任,折射出一座城市平安肌理的日益紧密。陈女士的放心,恰是海口平安建设宏大乐章中一个清晰的音符。
近年来,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科学合理整合巡控、便衣大队和各派出所力量,充分发挥“警保联盟”“护校安园联盟”“义警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
“警灯闪闪,安全满满!每到夜深人静,我常常能看到巡逻车在小区附近闪烁。”陈女士说,那夜色中的警灯,比星光更亮,照亮了人们的归家路,守护着万家灯火。
这得益于秀英分局严格落实“定点执勤、动中备勤、高峰勤务”巡逻勤务机制,尤其加大夜间巡防频次,如潮汐往复,显著提升见警率与管事率,默默守护社区安宁。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该分局治安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9%,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8.1%,其中盗窃类刑事案件降幅达22.1%。
在海长流一期小区多位业主印象中,社区民警郝警官总是活跃在小区微信群,定期发布反诈、禁毒、防盗案例及节假日安全提醒。此外,民警还经常走访小区,开展普法宣传,营造安全的法治氛围。
“如今,小区里‘针尖大的事’都少见了。”居民们感慨道。
社区网格员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定期在小区网格巡查,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居民的电话,哪家老人几天没下楼,哪户新搬来了租客,都了然于心。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织就了无形的安全网。
如今,在海口市西海岸片区的各个小区,大门门禁系统升级了,信息化装置日夜守望;小区门口的很多商户装了监控摄像头,有助于维护公共秩序,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铺满货架。当陈女士取走青菜时,货架上又多了几件新包裹——一盒新鲜火龙果,一个文件袋。
这些无人看守的快递,成为一座城市最生动的平安注脚:当人心无需设防,当被存放的物品坦然沐浴阳光,这份日常所折射的,正是平安建设最坚实的成果。
海口的脉搏,就在这细碎安稳的信任感中,为所有人踏实而有力地跳动着。(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