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Z世代:假婚礼与真务实

2025-10-29 15:31:28 来源: 《环球》杂志

2023 年4月22日,新人们在印度博帕尔举行集体婚礼

文/唐璐

编辑/胡艳芬

  在孟买一间霓虹闪烁、挂满各类传统婚礼装饰的屋顶酒吧,23岁的瑞娅身着金色lehenga(印度婚礼主打服装),伴着震天响的鼓声起舞。宾客欢呼雀跃,玫瑰花瓣四处飘散,宝莱坞音乐在空中回荡。

  这是2025年席卷印度的假婚礼派对——除了没有新娘和新郎,拥有印度传统婚礼的所有元素。这类假婚礼不仅是娱乐,更是印度Z世代的宣言:热爱传统,却要以数字时代的创意重塑规则。

  从婚姻到职场,从创业意识到品牌文化,印度Z世代以韧性、实用主义与全球视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书写自己的故事。

传统与自由折中的婚姻观

  印度社会的婚姻传统以包办婚姻、种姓匹配与家庭义务为核心,老一辈视婚姻为社会地位的象征。然而,Z世代在保留文化根基的同时,也在追求个人选择与性别平等。24岁的阿努什卡通过交友软件Tinder找到了来自不同种姓的伴侣拉维,其后花费一年多时间才让父母最终接受了这门跨种姓婚事。阿努什卡代表了Z世代的“半包办婚姻”趋势——尊重父母意见,但坚持自己做决定。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印度Z世代希望在包办婚姻中拥有一定的自我决定权,这一比例在老一辈印度人中仅为20%。

  与其他代际相比,婚姻不再被Z世代视作人生的“头号任务”,但他们也很少完全拒绝婚姻,只是会推迟结婚。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城市里人们平均婚龄为28至30岁。对印度Z世代而言,职业与经济独立优先于婚姻。现年26岁的莎拉拒绝在23岁时相亲,是因为要专注于营销事业:“我想先买房,再找尊重我梦想的伴侣。”这种实用主义与假婚礼趋势相呼应——热衷举办无新郎新娘的派对,享受婚礼的热闹同时避开真实婚姻的压力。

  “我一直想当新娘,但还不想当妻子。”23岁的安雅·巴尔加夫开玩笑说。她最近与最好的朋友在孟买办了一场假婚礼,“我们有哈尔迪(一种香料)、dhol(一种鼓),还有跳舞的叔叔们,应有尽有。婚礼充满了友谊和乐趣……这是一种氛围——没有爱管闲事的亲戚,没有刻板的仪式,只有音乐、美食和舞蹈。”

  假婚礼既能让他们在免受压力的“仪式感”中得享欢乐,又能以最低成本、最大自由,练习如何在公共空间做自己。难怪这股由Z世代主导的假婚礼潮流,已成为风靡印度都市的周末现象。2025年印度市场报告显示,预计到2032年,假婚礼行业市值将达1.7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9%。

拒绝加班,但更期待稳定

  与前几代人崇尚“搏命文化”不同,印度的Z世代更重视心理健康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寻求灵活的工作安排(混合或远程),拒绝为事业成功牺牲个人生活。

  在印度职场,老一辈常把加班视为忠诚的表现,但Z世代将其视为效率低下。从事营销工作的纳迪亚·哈蒂布是公司里唯一的Z世代,她说:“千禧一代总会把工作加倍,但我们Z世代更愿意尽可能高效地完成工作,然后用剩余时间学习和读书。我们不会很晚还在工作,也不会在周末加班,因为公司只付工作时间的工资。”25岁的维杰白天是数据分析师,晚上运营Excel教学频道,他拒绝无偿加班:“我的时间属于我自己。”

  2024年领英报告显示,70%的印度Z世代优先选择灵活工作,甚至愿意牺牲10%的薪资以换取自由。

  “灵活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景中的休闲区甚至游戏区都很重要,因为这些能让我们保持身心投入和创造力。”一位在班加罗尔科技初创公司工作的青年员工表示。

  对于职场文化中的代际差异,印度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arching Sheep的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阿龙总结道:“千禧一代往往在雄心与幸福感之间求平衡,而Z世代追求真实性与目的性,他们希望公司的价值观不能仅停留在口头,而要落实在日常。这足以说明,Z世代十分务实。”

  几十年来,雄心勃勃的印度年轻人都把通往成功的路指向孟买、德里与班加罗尔这类快节奏、机会密集的特大都市。但印度Z世代正在远离这些城市,迈向充满未知但暗藏机会的二、三线城市。

  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大都市看似光鲜,但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与此同时,许多小城市招聘量激增,电商、零售等行业扩张,生活成本低、房地产更具潜力,还能使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平衡。同时,基础设施改善将吸引大量投资,未来的事业完全可以从小城市起步。

  虽然对新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但印度Z世代对创业和初创企业的热情似乎并不高涨,哪怕前辈们已为印度打下12.5万家初创企业的江山。2024年一份报告揭示:Z世代正在远离初创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工作相对稳定的大型企业。

不迷信明星代言,更偏爱本土品牌

  印度Z世代人口约3.77亿,占全国总人口25%以上。波士顿咨询公司与美国科技公司Snap Inc.的报告指出,到2035年,印度Z世代的消费能力将从目前的8600万美元飙升至2万亿美元。印度Z世代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与消费理念已成为咨询公司的热门研究课题。

  印度Z世代是“数字原住民”,始终在线让他们对外界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度。他们往往支持在“社会正义、气候变化与可持续转型”上有坚定立场的企业和品牌,并希望成为能积极改变世界的一员,而非一个没有思想的、被动的消费者。

  尽管印度Z世代也追星,但更关注“微影响者”。对他们而言,关键在于品牌是否能与他们产生连接感,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因此,单纯用明星或有影响力的网红为产品代言的策略已难以打动Z世代。相反,他们会留意那些拥有真实产品体验的UP主,在社交媒体平台享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通过这些人来接触新品牌或小众品牌。

  以往,印度社会常有“西方产品更好”的印象,但Z世代更偏好能体现印度文化的品牌。印度品牌战略主管英吉尼尔回忆道,在一所传媒学院参加招生评审时,他曾询问一些候选人“最喜欢什么品牌”,几乎八九成的人回答是印度乳制品品牌Amul。英吉尼尔说,这些学生不过二十出头,他们似乎已经不再迷信苹果、耐克,而更青睐平凡却讨人喜欢的本土品牌。这说明尽管Z世代是打破传统的潮流引领者,但他们其实并未抛弃传统。

  印度Z世代似乎正在宣示一套兼容并蓄的价值坐标:尊重传统,但拒绝被传统框死;崇尚务实,在职场与人生路径上追求可持续与可控;拥抱多元自我,在学习、创作与副业间自如切换;有更强的本土文化认同感。

  当派对散场,回到日常,他们期待保留更多的自我,用当代语法书写属于他们的“印度性”。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