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国利器定方圆——建设工业集团(云南)股份有限公司张伟事迹-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4 15:45:12
来源:新华网

为大国利器定方圆——建设工业集团(云南)股份有限公司张伟事迹

字体:

  在建设工业有这样一名工具钳工,用34年的时间,从普通平凡的学徒蝶变为国防军工大国制造“工装技术”的领军人才。他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里,为20式枪族“立规矩”,保障打造出来的枪支,精准完成致命一击。他带领团队攻克精锻合金锤头“国产化”技术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创造经济价值2000余万元。他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参与三代轻武器制造攻关,拥有17项国家专利,是新时代国防军工产业工人中创新创效的楷模。

  很多人都羡慕他是人生赢家。张伟却说:“是这个好时代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而已。”

  职场初体验

  1990年,张伟沿着父亲的脚步进入建设工业。本来抱着学门安身立命手艺的初衷,可谁成想师傅教他的第一招儿就让他败下阵来。研压刀口尺R0.5圆弧,师傅手把手教了5遍,他研压了3天都没合格。

  张伟平日对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但这3天的浮躁还是被母亲发现了端倪:“学技术不是这么轻松的,你沉下心来,没有什么难关过不去。”

  在母亲的鼓励和师傅的无私传授下,张伟最终用一个星期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随后的日子里,张伟勤学、勤问、勤思考,很快掌握了钳工锉、锯、錾、刮、钻等“十八般武艺”及识图技能,还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铣车、平磨、圆磨、工具磨、电火花打孔机等设备的操作技能,渐渐成长为一名“打通关”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2000年,他顺利通过考评取得技师资格,在28岁那年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师。2004年,破格提为高级技师。2014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得“重庆市最美工匠”称号; 2021年,获得重庆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首届“巴渝特级技师”称号。

  破“两难”铸大师之路

  很多时候,机遇只是给了你一个很好的起点,接下来怎么做还是要看你自己。

  2000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风头正盛,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呈井喷态势,许多民企想高薪聘请张伟加盟。就在这时,张伟母亲被确诊骨癌晚期,短短数月病情迅速恶化。工作与家庭带来的巨大变故,让他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外单位频频抛出诱人的橄榄枝,而母亲重病在床,急需大量资金治疗,每一分钱都像生命的倒计时。

  “儿子,厂里培养了你这么多年,不能忘恩负义呀。”母亲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张伟的心间,那枚佩戴在他还未来得及更换的工作服上的党徽,此刻也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他的责任与担当。

  母亲的话让张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深知,这里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传承的纽带。

  随着公司改革调整后发展进入“快车道”,张伟成长为工装制造的“行家里手”。2014年,41岁的张伟接到参加第六届职工技能竞赛装配钳工决赛的通知。时间紧、水平高、压力大、选手强。接到近百页的复习资料,同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张伟却从容地接下了任务。决赛中,张伟将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巧妙地应用到实战中,最终一举夺魁。这是时隔10年,建设工业再次获得技能竞赛冠军殊荣。

  “妈,这次去参加比赛,我得了冠军。你不知道,我压力好大……”清明时节雨纷纷,张伟细心擦拭着母亲的墓碑。“以前你总说,要我好好为国家做贡献,我害怕我做不好,现在,我做到了。”张伟眼角噙泪,一句一句地念叨着,洒落在松柏树上的雨,滴答、滴答。

  斩“垄断”突破关键技术

  “一切问题都有解”,是时常挂在张伟口头的信条。近年来,他与时俱进地改进量具制造工艺,带领工作室团队进行项目攻关12项,特别是将进口精锻合金锤头“国产化”,每年都能为公司节约数百万外购费用。

  从2011年开始,公司先后组织了大量人员对精锻合金锤头“国产化”进行研究。张伟跟团队从锤头材料、热处理、结构、磨削工艺、表面强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1000余次实验。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22年,身管精锻成型专用合金锤头型腔复磨才实现了自制,但寿命却只有国际垄断企业的40%左右。

  “如何提升合金锤头寿命,真正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一直是张伟的心病。张伟联合公司技术团队,再次向提升合金锤头的制造效率和寿命发起了冲击,最终成功将合金锤头制造效率提升了3倍,寿命达到了6.4万根/付。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合金锤头砂轮修型技术和型腔成型抛光技术的空白,真正实现了合金锤头制造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与此同时,张伟还和技术专家一道编写了《身管精锻工装设计制造技术及管理操作指南》,构建了行业首本精锻工装制造技术操作指南。

  给20式枪族“立规矩”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轻武器谱系——20式枪族,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也展示了中国军工行业在武器装备研发方面的实力。在20式枪族中,一把手枪需要上百种量具来立身守正,一把步枪则需要上千种。

  研磨台不过三尺,钳工房仅有方丈,却为大国利器定方圆。1微米,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1/70,这是目前数控机床都难以靠近的精度。虽然量具加工的大部分工序,可以借助机床来完成,但金属表面的精微之处,仍需要钳工亲手打磨。张伟单凭直线往复的手上力道,他就能感知量具平面尺寸的细微变化。

  “研压面和生铁块必须完全贴合,运用手指头的巧劲儿控制工件的力道和方向!”在20式枪族枪管的专用量具加工过程中,张伟耐心地给徒弟指点其如何将工件的平面尺寸范围控制在1微米内。“虽然做不到绝对的0公差,但是我们要尽量地去靠近它。”言语中张伟的眼神异常笃定。

  让徒弟们佩服的不仅是张伟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拉油石作为钳工的基本功,就像压腿之于舞蹈。30多年来,无论工作再忙,张伟每天都要抽出10几分钟来拉油石锻炼手感。

  如今,以张伟为带头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打造出一支活力四射、创意十足的工匠团队。近年来,他共组织35场技术技能专场培训,指导12名学员获得技能等级晋升。

  “咱们国家的枪械水平在不断的提高,20式枪族也在持续的升级,以后可能还会有30式、50式,从事这份工作,既有荣誉感,更有紧迫感,新型枪械必然带来更高的标准,我们的工装量具也得跟上来,这也让我时刻感受到强烈的本领恐慌,只有不断的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才能确保把最好的武器交到战士们的手里。”在张伟心中,一生专注一个领域,深耕一个行业,沉下心来干好一件事情,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每一代军工人践行“强军报国、强企富民”神圣使命的生动注解。

【纠错】 【责任编辑:于琦】